日前,在我市某商業廣場附近,記者看到一位安保人員正在整理未合理停放的摩托車。這些未合理停放的摩托車堵住了其他車輛出入的通道。因為很多車主停車時都習慣將車頭鎖死,這位安保人員搬運起來顯得十分費勁。
是因為停車場沒有位置了嗎?其實不然,記者發現經過安保人員簡單挪動調整后,停車場還是空出了不少位置。但有些人就是為了給自己省去這些“功夫”,選擇將車輛亂停,從不考慮是否會擋住他人去路。
相似的事情,1月8日,記者在世茂摩天城附近一停車場看到有一輛車竟占用了兩個停車位;在寶島路富貴天驕小區,記者看到有不少車輛占用消防通道違規停車。在生活中,類似這樣“方便自己,不為他人考慮”的行為還是很常見的。有些人在排隊時,會為了想要自己快一些而選擇插隊;乘坐公交車時想要自己舒適,不為老人讓座;駕車經過斑馬線時為了省去減速的麻煩,不禮讓行人等。這些“一點一滴”都是以自我為中心,沒有“他人”意識的不文明表現。
相反,文明的人會選擇站在他人的立場,多為他人考慮一些。一位文明的司機,會在雨天為來來往往的行人們想一想,減慢車速;一位文明的公交車乘客,會為站著的老少朋友們想一想,選擇讓座;一位文明的市民,會為其他人想想大家時間都很珍貴,選擇有序排隊,會在想亂扔垃圾時想想凌晨辛苦清掃的環衛工人們,自覺將垃圾入籠……
其實,文明就這么簡單,只要我們都可以多為別人考慮一點點,想一想做了之后,會對他人、對公眾產生什么影響,做出來的行為是不是文明的,當考慮到這些的時候,我們就會做出文明的行為。(記者 張澤業)